Friday, June 8, 2012

新加坡走在前面了

不少本地人都同意, 這個傳統對手早就走在前面了.

根據彭博資料顯示, 新加坡是東協最先進經濟體, 國內貧富不均情況並不嚴重, 國民平均所得達 37,000美元. 關鍵就在其經濟多元化, 開放和國際化; 新加坡有電子科技業, 航運, 生物科技, 石化和精密化學. 不少國際企業在當地成立支援東協各國的服務中心.

2010年新加坡的 GDP 幾近15%的增長率, 出口與工業生產成長強勁, 觀光旅遊, 內需消費展現了銳不可當的實力.  新加坡目前就像倫敦, 洛杉磯與拉斯維加斯的綜合體, 不僅吸引東南亞的資金流入, 而且也吸引大量的觀光人潮.

只有彈丸之地的新加坡, 本土農業並無抱怨宿命, 反而力爭上游, 不斷向科技為基礎的模式蛻變.

水耕和汽霧耕就是得到私人企業, 大學和政府相互合作而穩步發展的行業. 當地一間佔地 5.3 公頃的農業科技公司, 由國際知名的李盛光教授作為倡導者, 並得到新加坡國立教育大學, 南洋科技大學的技術支援, 2000 年獲西太平洋城市農業網絡大獎.


在農糧與獸醫局的協助下, 一家工程公司研製出 “​​垂直耕種系統”.  主要是由一台6米高的旋轉架, 滾軸, 灑水器, 水泵機和水缸組成, 每台系統共有22個蔬菜槽.

從種植菜苗到收割只需20天的時間, 系統收割下來的蔬菜可重達150公斤, 一年可收成18次, 適合種植小白菜, 芥蘭, 生菜等等.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馬寶山指出,  政府定下目標, 希望本地生產的綠葉蔬菜, 能在兩, 三年內達到本地總消費的10%,  新系統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  減少對進口蔬菜的依賴.


其實水耕方式早在新加坡遍地開花, 最出名的樟宜醫院的天台菜園, 就獲西太平洋城市農業網絡 2004 年的大獎, 醫院出產的蔬菜供醫院內部消耗.


而不少組屋屋村都有水耕菜園的設立, 試驗農耕融入建築的可行性, 藉以綠化社區, 減低碳足印和縮短食物里程.

Hydroponics on the roof in Singapore; Photo by Geoff Wilson

Building-Integrated-Agriculture 和 Agritecture 的概念在社會早上有認識, EDITT Tower 和 Fusionopolis 都是得獎的地標式建築設計, 符諸實現的時候也相信在日程之內. 花園中的城市, 正是新加坡不斷邁向的目標.

t.r. hamzah & yeang, sustainable skyscraper, editt tower, singapore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living walls, solar power, biogas power, green building

Fusionopolis Singapore, Fusionopolis Ken Yeang, Fusionopolis research center, green building Singapore, green building skyscrapers, sustainable design Singapore, sustainable design, Ken Yeang green building, Ken Yeang architecture, Ken Yeang Singapore, fusionopolis1.jpg

設計師就是鼎鼎大名的楊經文 (Ken Yeang) 教授, 不過本地人對他的認識, 相信並非設計成就方面, 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