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1

巧遇 "水導場"

原本以為自己是一個孤單的水耕人, 早前從漁護處朋友那裡了解到, 香港並無水耕農莊, 但今天在粉嶺的2011北區花鳥蟲魚展, 却在參展商中無意間發現可能是香港唯一的一間水耕農莊.


公司的名字叫 "水導場健康水耕蔬菜菓園, Amazing Greens Hydroponics Garden Co., Ltd.", 成立時間雖不久, 却是很有誠意, 而且份量十足的公司. 骨幹負責人是一班從外國回流的科技和工程人員. 主要的理念是發展城市農業 urban farming.


攤位剛好在展覽場地的西北角, 一個陽光充沛的角度, 擺放了一座水耕溫室, 體積雖然不大, 却可種上幾十棵蔬菜. 溫室是一個實用而簡潔的設計, 但用料和做造工都相當精細, 防蟲效果理想, 透光程度高之餘, 又可容易地在外面操作, 是一個十分適宜天台水耕的方案.


另外還有一個簡易實用的士多啤梨水耕槽, 輕巧方便, 佔地只有十餘呎, 也是不錯的構思.


兩個水槽的動力均來自高能量的太陽能板. 充分體現環境保育, 低碳種植的積極意義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在這個攤位逗留了不少時間, 跟他們的負責人討論了一會兒, 發覺他們對水耕理念與及技術層面都有很深入的認識, 世界各地 urban farming 的情況, 他們亦瞭如指掌, 離開時便和他們約好到水導場的農莊參觀, 希望到時可以向大家再介紹一下.

Wednesday, December 7, 2011

舉世驚訝的植物工廠


講到水耕, 任何人都會立即想到日本的植物工廠, 植物生長環境完全處於室內. 取代陽光的, 是高科技的人工光源.

放棄免費的自然陽光, 反而耗費數以億計投資, 弔詭之處是, 植物却可以用多層形式生長, 免受大自然的逆境天氣, 蟲患得以徹底清除. 產量得到保證, 而且倍數增加, 並且由播種時, 即可準確預測收成的日子.


直至2009年, 日本各地的植物工廠已達50家之多, 而同年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和經濟產業省更決定在三年內再投資合共146億日圓 (14億港幣), 計劃大幅增加至150家以上. 反觀其他有同等實力的先進國家, 同類型的設備絕無僅有, 說明日本政府對發展植物工廠確是別具一幟.

News photo

日本人對植物工廠的熱心, 很大程度源於國家身處惡劣的地理環境, 地震, 寒冷, 土地資源缺乏; 領先世界的照明科技當然令研究得心應手. 複雜的外交和政治因素, 使日本抗拒簡單地進口蔬菜及相關食物製品, 轉而積極研究更尖端的科技.


水耕是植物工廠應用的唯一耕種方式, 因為只有水耕才可以提供完全無菌的系統和環境, 營養液可以在系統中不斷循環, 過濾和消毒, 以精確的檢驗設備監控生長過程; 也只有水耕才可以把生產過程全部數據化和自動化.


除了在國內工廠生產, 日本也有企業更進一步, 把整間植物工廠裝進貨櫃內, 再賣到中東那些水比石油還要貴的國家去.

Monday, November 28, 2011

青蔥翠葉伴星河

在未來太空任務中, 植物很可能會是重要的部份, 不只因為他可以供應太空旅程中人類身體的所需, 也是為了人類心靈上的需要. 在太空軌道上太空站的人造環境中, 正如他們在地面上一樣, 也可以提供食物和安寧的感受.

太空種植的關鍵在於要讓植物感覺它們還是在地面和陽光下生長, 在狹小的溫室裡, 植物朝著室內日光燈向上生長, 他們並非生長在土壤裡, 而是附著在一片烘焙過的陶土微粒之上. 微弱的引力下, 過多的水分無法流走, 同時被小心的測量和添加更換. 空氣中對植物有害的微量污染物會被過濾. 太空菜園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知道更多的有關空氣品質和地面農業的問題.

早於1960年, 美國太空總署NASA已經有帶植物上太空的經驗, 並得出了寶貴的資料, 原來在沒有地球引力的情況下, 植物對磷元素的吸收較多, 相反, 對金屬元素如鎂, 鋅, 鐵的吸收會較少. 直至 90年代, NASA開始進行太空水耕種植蔬果的研究, 証實了一種水耕的延伸方法 -- 汽霧耕 (aeroponics) 可以採納成未來為太空發展服務, 據他們估計, 2020年人類便可以在月球表面種植蔬果.

計劃最終目標是在飛往另一個星球的漫長行程中, 在太空種植食物, 事實上, 科學家已預見將在火星上建立起植物溫室.

Aeroponics Systems and NASA

科學的發展, 真是不可思議, .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1

極地的挑戰

科學家除了可以在沙漠這些乾旱的地方種植外, 南極種菜是一個更大的考驗, 這是一個長年被冰雪覆蓋的大陸, 平均溫度-60度, 半年沒有太陽, 其餘時間陽光都是疲弱是地方, 相信沒有多少植物可以在戶外生存. 但水耕這玩意却令不可能成為現實.


美國在南極洲的 McMurdo 研究站, 就成立了700呎的水耕溫室, 主管 Jenn Nelkin說: 因為南極條約規定, 任何國家不得輸入土壤, 所以水耕成為唯一的種植方式.


水耕溫室不單為研究站人員提供了新鮮蔬菜, 如蕃茄, 辣椒, 青瓜, 翠綠蔬菜和香草, 更在嚴冬時候為研究站提供了溫暖, 濕潤, 有植物香味的環境.


除了美國, 英國早於1962年已開始這方面的實驗, 澳洲的南極研究站也有類似的水耕溫室, 而且成績嬌人.

Monday, November 21, 2011

沙漠菜園


上次講到水耕可以在沙漠種植農產品, 以下是一個成功例子, Salata Farms of Ras Al Khaimah 2008年在中東杜拜成立, 就是建築在沙漠上的菜園.

Hydroponics in Desert

每年平均降雨量只有幾, 水源比石油還要貴的沙漠, 炎熱的氣候, 乾旱和高鹽分的土地, 令種植蔬菜成為不可能的事, 他們用循環水來耕種植物, 只有少量的水用作培植而非灌溉土地, 其餘則用於冷卻溫室以阻擋熱力, 生產計有蕃茄, 矮瓜, 香草, 生菜, 辣椒和栗米, 某些植物從來未在中東地方出現過.

Salata Farms

佔地3公頃的農場, 短短幾年間, 已成為區內的龍頭企業.


他們的口號就是"綠色生活, 活得自然", 宣稱是水耕技術的革新領導者.


公司的網址是:

Monday, October 17, 2011

水耕的歷史

知道我搞水耕種植的人, 總會問我這個問題: "水耕是新科技嗎?" 我的答案都是"否". 水耕其實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技術, 早於2,000多年前, 已經有古代農民用水耕種植. 文明古國巴比倫在公元前600年已有空中花園的記載, 花園放在四層平台之上, 有完善的灌溉系統, 由奴隸不停地推動抽水的齒輪把手組成.

Babylon.jpg (35633 bytes)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有顯示, 種於水中而並非泥土的植物, 公元1150年古代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對水耕形式的浮水花園 chinampa 更有清晰記載, 馬可勃羅也於 "馬可勃羅遊記" 中提及在中國的水耕種植.

現代的水耕於1930年由加州大學的 W.F. Gericke 開始生產番茄, 甜菜, 紅蘿蔔, 薯仔與各式水果和花卉, 而美國在二次大戰其間在太平洋一小島上成功為駐軍生產新鮮蔬菜, 促使戰後各大學紛紛進行水耕技術的廣泛研究.

1945-1960年間, 歐洲國家深感水耕的優點適合寒冷天氣, 貧瘠土地和低降雨量地區, 荷蘭, 西班牙, 法國, 德國, 英國, 瑞典甚至以色列等相繼投入推廣的行列.

得益於近代照明, 消毒, 顯微放大等各科技領域的急速發展, 水耕技術有如虎添翼之勢, 愈來愈受到重視. 日本的植物工廠概念, 更翻開了革命性的新一頁.

如今, 水耕種植可說是遍地開花, 由沙漠以至南極, 從地底以至太空, 都是無土種植的樂園.


Thursday, September 22, 2011

苦苣菜


去年在餐廳吃飯, 吃 starter 的時候, 見到有這種菜伴碟, 便拍了下來, 後來才知道這隻菜英文叫 endive, 而中文則叫苦苣. 香港人叫的生菜, 台灣人一般叫萵苣菜, 苦苣是萵苣的延伸名字, 說明這是一種味苦的蔬菜.

西餐一般是跟前菜如香腸, 火腿等肉類伴碟之用, 他的苦澀味剛好平衡了醃製肉類的油膩和鹹味, 是不錯的選擇. 吃完 starter 後, 肯定有胃口吃接著下來的 main course.


苦苣是屬於菊苣科的一種植物, 由於菜葉外形如菊花般修長並向外翻而命名.

本來去年就想試種這隻菜, 但這種子在香港買不到, 只能在外國才有, 剛好今年有朋友到美國, 便托他買些回來, 六月份便試種了.

但原來犯下大錯, 這種菜是冬天品種, 播種期應為9-10月, 生長溫度為15-20度, 夏天種十分勉強, 但幸好因為水耕種植的關係, 也可算是種得成功.


由於今年天氣實在太熱, 種出來的苦苣雖然依然翠綠, 不過葉尖也有少許焦黑, 但是已經十分滿意, 水耕其實是值得推廣的種植方式, 要是土耕的話, 無論如何種不出這樣漂亮的蔬菜.


根據營養資料, 每百克鮮苦苣含蛋白質1.8克, 糖4克, 鈣120毫克, 磷52毫克及鋅, 銅, 鐵, 錳等微量元素, 以及維他命B1, B2 (0.2mg), C(88mg), 胡蘿蔔素(3.22mg), 烟酸等. 此外, 還有腊醇, 胆碱, 酒石酸, 苦味酸等化學物質. 苦苣嫩葉中氨基酸種類齊全, 且各種氨基酸之間比例適當.

Sunday, September 11, 2011

水耕藝術品


家居種植總是令人興奮的事情, 看著農作物日漸長大, 那份喜悅的心情實在難以形容. 最近種出來的蔬菜, 樣子都十分漂亮, 令人覺得像是藝術品一樣.



一瓣一瓣的葉片重疊並向不同方向伸展, 既有修長挻直, 也有捲曲凌散, 美麗的程度其實比嬌艷的花朵不惶多讓, 綠油油的顏色反而增添一份樸實無瑕的感覺.


水耕的技術, 由於菜苗都種植於距離和方向早有規劃的浮板之上, 菜苗很容易按構思堆砌, 蔬菜長大後形成的整體圖案都可以美崙美奐, 令人目不暇給.







Wednesday, August 31, 2011

農業, 科技還是創意藝術

英國的表面印象往往被人誤解成傳統和保守, 但實際的英國出品却大膽創新, 不斷有意外驚喜.

從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角度看,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相信是2010年上海世博的種子聖殿, 英國人沒有浮誇式宣傳國家實力, 對執政黨歌功頌德, 反而平實地展示人類必然面對的困境 - 糧食不足. 種子聖殿以創造性的大膽獨特風格, 令人瞠目結舌, 嘆為觀止.


其實在英國國內, 也有很多香港人難以理解的創作, 充分體現出英國人對未來的一種惶惑和不安, 但英國人不以說教方法, 反而以一種祥和的含蓄態度教誨世人. 千禧年的 Eden Project 就是另一個廣為人知的主題公園. 這裡沒有機動遊戲, 沒有大型歌舞, 不刻意硬銷購物, 但處處可見一份對人類未來的關心.


我是一個水耕小農, 當然關心英國的水耕發展, 今天就向大家介紹兩個集科技, 創意, 消閒娛樂, 工業製程和農業生產於一身的項目, 不要笑我講得浮誇, 那些庸碌無能, 只懂地產炒作的高官做夢也想不出這樣的方案.

第一個是位於英國德文郡的 Vertical Farm, 這個位於動物園內的水耕植物工廠, 有很多多層垂直排列的水槽, 用以水耕生產各種蔬菜, 為了均勻地吸收陽光, 每層水槽都以各自的方向個別旋轉. 這個設計比日本的 LED 照明室內植物工場更環保, 更高效率, 更有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工場給人的感覺不再是冷冰冰, 反而是活潑和親切, 尤其高明的是設於動物園內, 對收門票的動物園來說, 多了一個觀賞和教育的景點.


第二個大型建設位於同樣陽光燦爛的根德郡, 是一個全年無休生產蕃茄, 青瓜和辣椒的水耕工廠, 佔地55公頃, 共投資了一億英鎊, 每星期各種農產品的產量分別達數十萬至百萬枚.

整間工廠就像一個龐大的室內熱帶雨林區, 各種農產品從地面生長至接近溫室頂部, 工作人員都要用昇降台輔助工作, 很有未來科幻的飄逸味道, 而工廠的口號, 更標榜是未來的農莊.

英國從來需要入口熱帶蔬果, 就減少碳排放和食物里程等各種概念來說, 對糧食生產作出了革命性的重新演繹.



日本的植物工場我們所見所聞都很多, 但都是生產葉菜為主, 但這間生產果實類的植物工場, 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香港的旅行團到英國, 總是流連於白金漢宮, 牛津街購物或唐人街等地, 有沒有考慮過到這些綠色景點參觀呢?